查看原文
其他

“四链”融合 双向赋能,看我校服务“六个江西”典型案例!

新余学院 新余学院 2023-08-28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江西高校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作示范、勇争先”的殷殷嘱托,坚持把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结合起来,坚持“四个服务”,心系“国之大者”,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开辟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江西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为此,小余今天要为大家介绍的是我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采取的重要举措、实施的重大行动、涌现的科技人才以及取得的重大成效


“四链”融合 双向赋能

探索地方应用型高校服务地方发展新路径


一、基本情况介绍

新余市,一座被称为“工小美”的新型工业城市;新余学院,一所“工科为主”的地方本科高校。作为新余市唯一公办普通本科高校,新余学院正视地方需求和自身发展的双重使命,围绕新余市打造中部新型工业强市的发展目标和江西省“2+6+N”产业发展需求,大力推进教育链、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有机融合,主动对接、精准服务地方产业升级和增长动能转换,书写了一幅“四链”深度融合、校地双向赋能的动人画卷,以实际行动助推“六个江西”建设。


二、主要做法

(一)构建契合地方产业的学科专业体系。学校“十四五”规划提出了“1339”发展战略,把做强做特新能源、机械工程、软件工程三大学科上升到学校战略。制定了本科专业结构优化调整专项行动方案,按照专业群对接产业链的思路,着力发展应用型专业集群,形成了新能源材料与工程、光电信息等5个专业群。现有38个本科专业,其中工学专业16个,形成了“工学主导、文理支撑、新能源特色”的学科专业体系,与江西省和新余市的产业结构契合度较高。


(二)构建对接需求的应用人才培养体系。学校是全省首批转型发展试点高校,实施了应用转型“五大行动计划”;获批江西省第一个“普职融合”试点高校,校长当选为中国职教学会副会长。学校提出了“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提得起”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建立了专业共建、课程共担、教材共编、师资共训、基地共享、人才共育的“六位一体”的新工科产教融合办学模式。


(三)构建贡献导向的科研成果产出转化机制。学校改革科技评价制度,修订了科研工作量计算办法,坚持服务国家需求和注重实际贡献的评价导向,建立以科技创新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的科技分类评价和考核体系。修订了横向科研项目管理办法,提高了横向经费提取绩效的比例,调动了教师开展横向科研项目的积极性。


(四)构建校企共建共享的协同创新合作平台。与企业共同建设了江西省交邮融合农村电商物流工程研究中心、江西省圆柱型锂离子电池工业设计中心等省级研发平台,牵头组建了江西省智能建造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让科研和产业结合得更加紧密。


(五)构建高级人才反哺地方的社会服务机制。学校出台了《新余学院“工博士”服务团实施方案》,认真做好服务对接、日常调度、技术攻关、工作考评等工作,鼓励教师把论文写在车间,探索了“产业+科技+人才”有效结合的新机制。


(六)构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志愿服务品牌。学校制订了《新余学院教师公益服务工作量计算及考核办法》,鼓励教师每年至少完成15个公益服务工作量;出台了《新余学院学生志愿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将志愿服务纳入学生第二课堂培育体系等。学校重点打造了“阳光星期六”“榆常青”“1+1”志智双扶等志愿服务品牌。


三、主要成效

(一)牵头全省房地产建筑产业科技创新联合体,助力创新江西建设。2022年7月,省政府批准我校牵头组建全省14条省重点产业链24个科技创新联合体之一的江西省房地产建筑产业科技创新联合体。联合体内已建成相关国家级各类科研平台数量15个,省级各类科研平台数量48个。自成立以来,做出了以下贡献。一是破解行业发展阻力。梳理出产业链“6+21”研究方向,即 6 大环节及 21 个关键技术问题,为开展科技创新工作奠定基础。二是激发协同创新活力。由新余学院牵头的《装配式住宅建筑波纹钢板--异形柱钢结构体系关键技术研究》立项省重点科技研发计划单点突破项目,经费100万元;《面向装配式住宅品质提升的标准化与集成化关键技术研究》立项省重大科技研发计划协同创新项目,经费500万元。三是搭建科技交流平台。联合体组织专家对第一、二批国家级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建设情况现场评估,对申报第三批国家级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的单位进行评审。举办了研讨会,探讨了联合体未来工作及我省建筑产业发展方向。四是凝聚行业顶尖人才。联合体牵头搭建了由缪昌文、王复明、刘加平、李国强四位院士领衔的专家咨询委员会人才库。此外,联合体也在不断扩充人才队伍,为冲刺建筑业总产值过万亿元目标储备人才资源。



(二)选派“工博士”服务团,助力富裕江西建设。新余学院组建“工博士”服务团,先后选派32名博士到企业开展帮扶,助力中小企业科技创新与转型升级,探索了高校科技人才服务地方发展的新模式。博士服务团与企业开展科技攻关,获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项目1个,获评江西省优秀新产品二等奖1项,协助江西慧驰公司获国家交通运输部“首批农村物流服务示范品牌”。成功推进高新区、分宜县获批省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合作共建的江西省应星锂电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获省工信厅批准成立并拨付经费200万元。吴闰生博士的18650-2000mAh磷酸铁锂电池技术成果实现转化,为江西汇亿公司实现销售收入9000余万元,预计未来两年2个亿左右。陈枭博士团队帮扶江西三余环保节能有限公司,营业收入达3亿元。黄玉龙博士团队服务江西凯润达精密仪器有限公司,建设新余市水库安全智慧监测系统,节省成本300余万元。习建军博士参与研发了“政务大数据+普惠金融”产品,累计授信10435户。




(三)发挥新能源学科专业优势,助力美丽江西建设。学校立足于服务国家能源革命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把新能源学科作为学科特区重点建设,构建了涵盖锂电和光伏上中下游产业链的专业群,为“美丽江西”贡献力量。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入选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在全省综合评价中排名第一,获评省级四星级专业。学校加强锂电光伏方面的研究和技术创新,主持的《新型高效低成本纳米复合电极材料结构设计及其催化活性改善机制》获得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实现了新余市“省自然科学奖”零的突破;《冶金法多晶硅生长界面行为及杂质分凝机制的外场调控》获中国发明协会一等奖;参与的《含锂废料综合高效回收制备高品质锂盐技术及产业化》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李水根博士与江西鑫德新科技公司合作开发出无氧干法汽馏裂解处理电子类废弃物的新技术,有效解决了传统物理、化学及焚烧工艺环境污染大,高纯度贵稀金属难于回收利用的技术难题。



(四)师生开展志愿服务,助力幸福江西建设。促进农民增收是幸福江西的重要内容。学校帮助企业研发的“交邮融合平台”,使分宜县绝大部分农村都可以实现快递包裹当日达,基本打通了农产品上行的最后一百米以及工业品下行的最后一百米,有效解决了农产品销售及农民增收问题,物流成本降低超过50%,提高了各快递驿站的平均派送包裹数量和快递员的薪资,降低了快递派送费用和快递员日均工作时长。该项目直接解决了分宜就业岗位约800人,间接解决就业岗位约2000人。在就业人口中,绝大部分为大龄农村妇女以及闲置农村劳动力。


促进乡村教育和文化建设,也是幸福江西重要内容。近年来,学校组织了1300余名学生赴12县(区)的中小学(幼儿园)实习支教。学校“1+1”多彩课堂获江西省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铜奖,“榆常青”——关爱农村孤寡老人志愿服务项目获江西省示范性重点志愿服务扶持项目。在分宜县洞村中心学校组建省内第一个留守儿童合唱团——“小溪流合唱团”,每周选派艺术专业师生开展帮教活动,开设音乐舞蹈和美术课。合唱团登上了新余学院、新余市新年音乐会等华丽的舞台,合唱团为孩子们架起了一座心灵的桥梁,也为他们打开了一扇看世界的窗,先后被省市媒体以及人民日报等媒体报道。




今日·春分 海报制作/新闻中心  赖军




 往期推荐 

“觅春光 寻春色”校园摄影大赛等你来!加学分、送奖品!

学校召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传达学习全国两会精神

呀!我的宝藏室友被发现了


新余学院(xyu_1985)

来源/新余学院发改办

编辑/新闻中心 覃雪萍

校对/新闻中心  胡燕潇

审核/党委宣传部 彭力 胡珊 郭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